3月3日,《中國青年報》01版刊發(fā)《從受助者到“點燈人” 愛心支教接力點亮沙漠希望之光》文章,報道我校會計學院張騫、張雅馨、方瀅瀅等學生志愿者走進沙漠支教的動人故事,實現(xiàn)了從受助者到“點燈人”的轉變。截至目前,我校先后派出5屆支教團、15名志愿者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四師昆玉市皮山農場中學開展愛心支教活動?,F(xiàn)將全文轉載如下:
“我現(xiàn)在自信多了,數(shù)學成績也提高了不少。家長會上,我還獲得了進步獎。四年級的時候,您給了我很多鼓勵,我發(fā)現(xiàn)自己也在慢慢變好……”開學不久,安徽財經大學會計學院2022級碩士研究生張騫正忙著畢業(yè)前的事宜,千里之外一名新疆學生發(fā)來的短信讓她深感欣慰。
張騫曾擔任學校第23屆研究生支教團隊長,本科畢業(yè)后帶領支教團成員前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四師昆玉市皮山農場中學進行為期一年的支教。其間,支教團組織愛心助學活動,將全校師生捐贈的800余件物資幾經周轉送到農場中學學生手中;主動磨煉授課能力,為學生開設社團和寒假興趣班,并將理想信念教育有效融入第二課堂。
“投身支教的初心,源于成長過程中那些給予我關心、幫助與鼓勵的老師們?!睆堯q回憶,自己初中時數(shù)學成績不佳,但數(shù)學老師馬懷松在課余時間耐心輔導,讓她重拾信心,“也在我心里種下了走上講臺、傳授知識、幫助學生的種子”。
2023年,張騫榮獲“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稱號。她的事跡激勵著學弟學妹踏上遠赴新疆的支教之路。至今,在位于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的皮山農場中學,安徽財經大學已派出5屆支教團、15名志愿者。其中不少人和張騫一樣,實現(xiàn)了從受助者到“點燈人”的轉變。
張雅馨是該校第25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是將支教火炬?zhèn)鬟f下去的又一位“點燈人”。這個看起來陽光活潑、總是面帶微笑的嬌小女孩,卻有著同齡人難以想象的坎坷經歷。2000年母親下崗,2002年父親身患重病,2014年病逝。為了給父親治病,家里花光了所有積蓄,只能靠低保度日。
幸運的是,求學路上,她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愛。初中時,班主任對她倍加呵護,在生日當天為她準備愛心晚餐。高中時,她受到新華愛心教育基金會的資助,成為“撿回珍珠計劃”中的一顆“小珍珠”。大學時,國家勵志獎學金和助學金如及時雨般幫她渡過難關。她將這些銘記于心。
張雅馨沒有想到的是,畢業(yè)之際,當她告訴母親計劃去新疆支教時,得到了母親的鼓勵和支持。盡管擁有高中教師資格證,之前也接受過系統(tǒng)培訓,但是非師范的專業(yè)背景讓張雅馨在教學起步階段付出了超常的努力。
“每節(jié)課都要提前四五天準備,觀摩老教師教學、琢磨學情、反復演練?!睆堁跑霸诮Y對教師的指導下,從活躍課堂氣氛入手,拉近與學生的距離,針對個別學困生,提升他們的學習驅動力。
班里曾有個“作業(yè)困難戶”,總把家庭作業(yè)拋之腦后。有一次課間,同學們正熱烈討論《喜羊羊與灰太狼》,這名男生忽然冒出一句:“老師,我覺得我特別像懶羊羊?!?/p>
張雅馨靈機一動,用畫筆畫了一只可愛的懶羊羊,并附上一封信:“希望你保持懶羊羊一樣的樂觀,同時改改懶羊羊般的惰性。”自習課時,這名男生看到夾在語文書里的信,臉上慢慢綻放出笑容,反復讀了幾遍后,小心翼翼收好信,破天荒地埋頭寫起了作業(yè)。從那以后,他不僅能按時完成作業(yè),成績也穩(wěn)步提高,成了同學眼中的“進步之星”。
功夫不負有心人。她所帶班級在學校舉行的4次大考中均名列第一,她本人也兩次獲得青年教師匯報課一等獎,服務期滿后,被考核認定為優(yōu)秀等級。
“在新疆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們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一年的支教經歷,讓張雅馨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國家的民族政策,也讓她真切感受到了這片土地上真摯而深厚的情感。
一天中午,她在辦公桌前批改作業(yè),錯過了食堂開飯時間,只能拿出面包充饑。但接水回來時,她發(fā)現(xiàn)桌上多了一碗熱騰騰的飯菜。原來是細心的班長告知了班里的學生,大家自發(fā)勻出一些飯菜,湊成一碗“愛心飯”。這一舉動讓她感動得當場落淚。
在張雅馨看來,理想信念教育至關重要。她經常告訴學生,自己是在社會關愛下成長的,因此要反哺社會,傳遞愛心。“老師,以后我也要像您一樣,考上大學,再回到新疆幫助更多的人?!焙⒆觽冋鎿吹脑捳Z,讓她感悟到支教的深層意義。
為了開闊學生的視野,她和支教的同伴發(fā)起了“筆尖寄真情,漠上百花開”書信交流活動。“安徽財經大學是什么樣子的”“我的數(shù)學成績不太好,大姐姐你有什么好方法嗎”……197封書信跨越千里,往返安徽和新疆之間,傳遞著溫暖和鼓勵。
與張雅馨一樣,正在皮山農場中學支教的第26屆研究生支教團隊長方瀅瀅也曾是一名受助者。這名從皖南山區(qū)走出來的女生在文章中寫道:“從初中開始,國家助學金的匯款每年如期而至,像一雙溫柔的手,托著我從鎮(zhèn)中學的泥操場走到省重點高中的塑膠跑道,再走進大學的殿堂。是無數(shù)雙看不見的手,托舉著我走出大山的褶皺,讓我在明亮的大學教室里觸摸到知識的星空。”
初來乍到時被風沙“迎接”,看到學生在沙地上寫道“我要考上大學”……這些難忘的經歷讓方瀅瀅深深感悟到志愿者的使命:“那些曾經溫暖過我的光,正在通過一代代支教人的接力,照亮更遙遠的天空?!?/p>
據(jù)了解,近年來安徽財大研究生支教團的團員大多來自該校人數(shù)最多的會計學院。在學院黨委書記謝德剛看來,這些支教學生所體現(xiàn)的志愿者精神,得益于學院“育青禾”青年志愿者協(xié)會連續(xù)15年開展的“愛心支教”項目的培育。從最開始在周邊小學支教到研究生支教團、西部援疆支教,參加支教的已達數(shù)千人,課程內容也從義務教育課程、興趣課程,拓展到傳統(tǒng)文化、思政教育等特色內容。
“我們希望以研究生支教團為引領,帶動更多同學加入志愿者隊伍,依托志愿活動創(chuàng)新思政教育實踐?!敝x德剛說。
《中國青年報》報道鏈接:
https://zqb.cyol.com/pc/content/202503/03/content_407635.html
(來源:《中國青年報》)